10月18日,厦门市海南商会十周年庆典在厦门市海悦山庄酒店圆满举办。来自世界海商异地社团福建省和厦门市商协会知名企业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厦门市海南商会会员、全国海南籍律师等嘉宾参与本次庆典。庆典期间还召开了“跨境法律实务论坛”,来自各地的海南籍律师、特邀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商讨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法律服务的发展与机遇等重要议题。
▲ 图 | 潘月莹律师
潘月莹潘律师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海南籍律师同仁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前来参加厦门市海南商会十周年庆典活动。随后便将话题引入本次论坛的重点——跨境法律实务的探讨,希望参会的律师同仁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真诚交流,深入探讨,共同为海南籍律师群体的发展贡献力量。
▲ 图 | 原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林琳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致辞
原海南省司法厅副厅长林琳作为特邀嘉宾发表致辞,其提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高大上的经济硬指标,还要注重构建一个法治的生态环境,保证良好的营商环境。其认为“公民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律师是法治建设的先锋使者。”,呼吁律师要坚定信念、坚定使命感、坚定为法治事业奉献,海南自贸港的建设绝非仅是打造一个"政策洼地",其终极目标,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下的“法治高原”。
▲ 图 | 陈慰星教授
福建省一带一路法治研究会会副会长、泉州市一带一路法治研究会会长、华侨大学法学院陈慰星教授结合研究成果,发表了《律师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涉外业务风险及合规——以美国、英国和欧盟律师实践为观察》的课题演讲。课题系统化地介绍并分析了美国、英国及欧盟律师在法律实务中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及相关风险,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律师涉外业务使用AI提供了合规指引。通过陈教授的课题分享,在座的各位嘉宾收获颇丰。同时,也打开了各位参会嘉宾的思路,嘉宾们各抒己见,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图 | 廖辉律师
北京大成(海口)律师事务所主任海口国际商事仲裁调节中心理事长廖辉律师回顾了多年的律师从业经历,律师的工具从最早的“法律工具书”到后来的“以北大法宝为例的法律检索工具”再到现如今的“各种AI工具”,认为科技的进步帮助了现在年轻律师拉近了和老律师的差距,呼吁了律师们要保持学习。此外,其还介绍了海南省去年出台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事调解规定》,对海南自贸港的先进立法做出了分享。
▲ 图 | 钟瑜律师
北京市康达(广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钟瑜律师在证券业务、涉外业务及人工智能方向等领域深耕多年,其对跨境仲裁业务的经验作出了分享,认为仲裁机构和代理律师的选择对跨境仲裁纠纷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予以重视。
▲ 图 | 李乙帆律师
李乙帆律师对跨境法律事务的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提出:第一要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的法律政策,做好细致研究;第二要了解法律事务可以细分为哪些板块,对各个板块做细致化研究;第三要明确未来的跨境服务的对象是谁?如何将业务做得更高端;第四如何最大化地发挥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第五如何提出切实可行的法律服务产品。其认为要抓住未来跨境法律服务的机遇,应当做好对以上五点工作的研究。
▲ 图 | 赵可青律师
▲ 图 | 吴昌恒律师
▲ 图 | 宋应旭律师
▲ 图 | 邢福乐律师
▲ 图 | 王海生教授
▲ 图 | 杨明勋教授
▲ 图 | 李岚律师
▲ 图 | 李日衡律师
▲ 图 | 李千煌律师
▲ 图 | 陈行昌律师
与会的赵可青律师、吴昌恒律师、宋应旭律师、邢福乐律师、王海生教授、杨明勋教授、李岚律师、李日衡律师、李千煌律师、陈行昌律师热烈发言,对跨境法律事务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原定一小时的会议时间延长至三小时。最后,在陈行昌律师、廖晖律师等提议下,与会人员达成一致共识,后续将推进海商律师联盟在海南落地,并联合培养涉外人才。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在海南籍法律人士的专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厦门市海南商会十周年庆典中的一场专业活动,更是一次成功的行业交流与思想碰撞。以此为契机,与会同仁共同展望一个能够依托乡谊、汇聚各方专业智慧的“海南籍跨境律师协作网络”,期待未来能将个体的经验与群体的优势相结合,在中国企业出海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时代浪潮中,贡献应有的法律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的文字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 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每商网及商会头条观点,不能作为投资建议,亦不代表我们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小时前